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以新促兴 追新而行——叶集区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458a2915956c49a9b801dcc60bc08158.png


安徽匠星联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操作工人按照工艺要求,精准称重、半自动投料。本报记者 王丽 摄

  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叶集区经济大海中强劲涌动的新浪潮。

  这个春天,我们向新出发,追而行。

  这个春天,在工厂,在田野,在山林,在实验室……在科技创新大海的水滴之中,去探寻,去发现,那些新的力量,新的机遇。

  从亏损到年入百万

  阳春三月,皖西大地春耕春管农事忙。

  “注意看,猕猴桃修剪时基部芽位要这样保留,以防止结果枝外移。”在叶集区史河街道观山村的鑫隆果业基地里,猕猴桃架错落有序地分布在田间,树梢上嫩绿的叶片宛如翡翠一般晶莹剔透,绿油油的枝条环绕在藤架上,长势喜人。叶集区果树产业省级科技特派团团长、省果树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园艺所仁果室主任齐永杰博士一边翻看猕猴桃嫩芽,一边为果农们讲解猕猴桃枝蔓整形、溃疡病综合防控、人工授粉等春季管护知识,果农们认真聆听,并不时与专家互动交流,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春季管理对于猕猴桃的生长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猕猴桃全年的挂果量和果实品质。”齐永杰告诉记者,眼下,正是猕猴桃生长的重要阶段,优质的春管会为猕猴桃开花坐果、优质高产打好基础。谈话中,记者了解,叶集区果树产业省级科技特派团团队依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组建,并联合安徽农业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六安市农业科学院、六安市果树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团队现有人员19人,其中博士6人,专业涵盖果树品种选育、栽培生理、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采后保鲜、果品加工、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服务叶集果树产业发展。团队专家国家梨体系砀山综合试验站站长、省果树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高正辉研究员感慨地说:“农业生产如果没有科技支撑,就无法实现高产的突破。”

  “我们基地目前有600多亩果木,主要是猕猴桃、葡萄、桃,还有,其中猕猴桃占地300多亩。”鑫隆果业负责人彭永成告诉记者,基地此前以葡萄种植为主,一直是处于亏损状态,自从省农科院专家来了以后,在他们的建议下,改以种植猕猴桃为主,逐渐扭亏为盈,目前年收入近百万元。“之前我们以种植‘金’猕猴桃为主,这个品种成熟期比较晚,在每年11月份成熟,会错过金秋销售旺季。”彭永成告诉记者,齐团长帮助自己栽培的老品种进行了品种改良,引进了黄肉品种“金”以及省农科院自主选育的“皖农金果”等猕猴桃新品种,每年9月下旬成熟,果端正、果个均匀,明黄的果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再加上特派团各方面技术培训指导,现在亩产能达到2000多公斤。

  “我现在参加培训学习可认真了,种植还是要讲科学,不能和以前一样靠‘感觉’。”尝到科技甜头的彭永成看着迎风摇曳的猕猴桃树,仿佛看见了秋来猕猴桃挂满枝头,散发诱人清香。

  16个发明专利的背后

  安徽大学、定远县体育中心、河南老子学院……这些地方看似相隔千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塑胶跑道、球场都来自“安徽西大门”叶集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匠星联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进入公司办公楼,抬眼望去,二楼转角的一面墙上,挂满了各类知识产权证书,“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无形的资产。去年,我们用其中的9项专利权作为质押,为企业贷款400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它们立了大功。”安徽匠星联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静静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材料科技公司,共申请专利3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获得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皖北产业创新团队、2022年度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称号。“我们5个公司创始人都是合肥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研究生,核心创始人刘明星祖籍叶集姚李,被评为叶集区第一届工匠之星,在他的号召下,师兄妹们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以工匠之心,联合创新创业,学以致用,回馈家乡。”

  “你看这几块塑胶跑道样板有什么不一样?”参观中,周静静拿着自家产的四五块塑胶板向记者发问,记者仔细观察,除了感觉表面粗糙度有些不同,并未看出门道。

  “这种是透气型塑胶跑道,底层是采用环保胶水搅拌EPDM颗粒,现场摊铺、固化后,面层使用跑道面漆、EPDM颗粒混合物喷涂在底层上。这种价格相对便宜,但是耐候性不高,弹性略差。”公司技术总监孙学武耐心地向记者介绍,“你看,这种是全塑自结纹型塑胶跑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弹性层,由聚氨酯浆料固化而成,弹性好,上层为自动喷涂的自结纹面漆,固化后形成特有花纹,形状规则、色彩鲜艳、耐候性和耐磨性都很好,但是价格也更高。”

  “如何让产品兼顾质量和价格,我们技术研发人员做了很多实验,经过对比论证,发明了一种透气自结纹型运动场地材料及制备方法,并申请了发明专利,你看这个材料底层结构内部多孔,透水性好,面层为自结纹型,喷涂状态下自动形成规则的纹路,赋予跑道面层优异的耐磨性,延长室外场地的使用寿命。”孙学武告诉记者,这就是其中含金量最高的那个发明创造,已经在投产使用,且反响不错。“我们这个行业更新换代很快,一个配方只能使用两三年,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没有发明创新的意识,没有不破不立的决心,就走不远,也飞不高。”

  谈及未来,周静静眼里有光:“随着新的生产基地投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投入运行,我们进一步加快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速度,力争在未来三年内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用创新把握今天赢明天

  记者从叶集区科技经信局了解到,近年来,叶集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百年家居,千亿化工”特色主导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体系建设,逐步创建创新型城区,努力打造创新发展先行区。

  “我们先后出台了《六安市叶集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近三年共发放科技奖励资金862.5万元,帮扶企业47家。”叶集区科技经信局副局长卫庆告诉记者,通过培优做强创新主体、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成果落地转化、加强科技要素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区里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23年区财政科技支出2456万元,同比增长111.7%,区企业科技贷款总额4.19亿元,同比增长37.55%,高于全市22.23%平均水平。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主体茁壮成长。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同比增长42.8%。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同比增长108%。知识产权不断丰富,2023年该区授权发明专利106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4.9件,同比增长32.7%。研发投入逐步加大,2023年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报9000万元左右,同比增长68%;开展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数35家,同比增长160%。

  不仅如此,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产学研合作水平全面提升。该区共有20余家企业与江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安徽农科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去年企业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达到10.33亿元、8.32亿元,同比增幅261.8%、350%。同时,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推动,指导华东(叶集)林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开始运营。科技强农初见成效,全区科技特派员动态发展到150人,完成科技特派员“一对一”服务76个行政村全覆盖。现有省级科技特派团2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家,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3家,市级科技特派团2家,各类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7家。(记者 谢菊莲 宋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