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20年“无上访村”背后的“良法善治”——裕安区苏埠镇苏南村推进信访法治化的探索实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紧邻“人间天河”淠史杭灌区渠首的裕安区苏埠镇苏南村,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自然风光旖旎,而且传统手工挂面、豆腐等名特产远近闻名。

  这里更是一个令人好奇的地方,连续20年,村里无一例到区以上上访,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这一“奇迹”是如何实现的?带着这一问题,日前,记者走进苏南村,探寻该村连续20年“无上访”背后的“良法善治”。

  基层治理“网格化”——矛盾有人解、有“法”解得好

  “附近要是有人发生矛盾争执需要调解,记得第一时间通知我。”8月2日下午,一场骤雨缓解了空气的闷热感。抓住雨后短暂的清凉,苏南村的原老支书徐师龙走进村民家中,关切地询问了解近期民情动态。“矛盾纠纷需要村里解决的越来越少,复杂的更是许久都碰不到一件了。”徐师龙的脸上带着十足的欣慰。

  时间倒回到20年前,徐师龙的心情不会这般轻松。彼时的苏南村刚刚经历新一轮区划调整,村里人心不齐、矛盾众多,特别是因宅基地、邻里边界等问题引起的信访纠纷增多。与之相对应的是,全村村民小组有42个之多,但存在着整体观念较差、小组长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使得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纽带,很多时候“大事管不了,小事管不好”。

  如何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村“两委”呼声高度一致,决定以党建为引领,先将“堡垒”强化起来,以此筑牢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坚实防线。据徐师龙介绍,当时将全村划分为8个片,每片民主选举产生1名党小组长和1名片长,实行片长包保制,并专门建立考评奖惩机制,激励他们履行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同时,充分调动群众自治力量,组建村级调解委员会,打造过硬的调解队伍,构建起村民代表、片、村三级“滤网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

  “分片类似于如今的网格化建设,我们在20年前就开始实施了。”徐师龙对此颇为自豪,他告诉记者,通过这一举措,一批公道正派、热心调解、群众认可的党员和村民被推选了出来,他们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先天优势,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并介入,对当场能化解的就地化解,确保“小事不出组”;对无法立即化解的,与村“两委”、村调解委等力量实施联动,通过多元化调处,确保“大事不出村”。

  在矛盾纠纷“有人解”的基础上,村里注重将法治思维融入到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确保“解得好”。特别是面对复杂难题时,着力引导村民在法律框架下分清是非、辨明对错。前几年,村民吴某丧夫后想要招夫入赘,可是前夫家人坚决不同意,还想赶走吴某。眼看双方争执不下,矛盾即将激化,片长和村里及时出面,将《婚姻法》作为“武器”,打开其前夫家人的“法结”“心结”,最终成就了一桩美满姻缘。接受采访时,徐师龙对此感慨道:“正是依法依规,才能让群众心服口服”。

  干了近三十年村支书的徐师龙已在几年前卸任,由于在群众中有着相当高的威望,“闲不住”的他在村里以其名字命名的“徐师龙个人调解工作室”发挥余热,专门化解一些村组提交上来的“疑难杂症”,不过他发现自己愈发“闲”了。“这不,我都开始变‘坐等受理’为‘上门发现’了。”徐师龙笑着说,“其实,并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堡垒’坚强有力,把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大量的矛盾纠纷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依法、及时、就地化解。”

  决策施策“贴心化”——解村民所需,让村民参与

  苏南村是有名的“豆腐村”,其豆腐、千张、干子等豆制品以味道纯正著称,深受本地及周边消费者的喜爱,时常供不应求。众所周知,豆腐制作会产生大量的黄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但记者步入村里豆腐作坊相对较多的中心组发现,这里村容村貌干净整洁,虽然是盛夏,空气里也闻不到异味。

  然而,通过苏南村村书记黄少楼的介绍,记者得知这里两年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当时‘豆腐一条街’的加工户都纳入了排污管网,但是中心组还散落着数十户豆腐加工作坊,因为没有污水管道,各家做豆腐产生的黄浆只有排入房前屋后的池塘沟渠,到了夏季高温天,味道非常难闻,村民们对此意见很大。”

  不过这件“烦心事”并没有困扰村民太久,因为村里有一个定期组织开展的“村民说事”活动。“这是一个让村民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黄少楼介绍说,2021年,在收到群众迫切希望治理黄浆污染问题的诉求后,村里随即“对症下药”,多方争取资金约500万元,对苏南村豆腐街及周边水环境进行治理。随着去年工程的全部完工,豆腐作坊污水横流、水塘沟渠臭气熏天再也不复存在了。

  黄少楼告诉记者,“村民说事”活动村里已坚持开展多年,仅今年上半年就举办了6次,推动精准解决村民关心、关注的问题共19个。“通过面对面收集大家的诉求和关切,大大提高了村‘两委’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把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堵心事’精准解决了,大家的心气自然也就顺了。”

  记者还了解到,苏南村多年前就开始推行“阳光村务”,依法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村里为此建立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和监督一系列制度。例如,村务公开方面,变过去只对办事结果公开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民主决策和监督方面,土地征用、工程发包等,必须通过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三会决策”。“通过相关制度的落实,源头上就把一些容易导致不稳定的信访、上访隐患消除了。”黄少楼说。

  据了解,近年来,苏南村里相继实施苏南幼儿园、康居安置点、健身广场、大型公厕、篮球场等多个惠民和产业项目,均是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程序形成的决策,每一笔开支都是在群众监督下,都能追踪“来龙去脉”。“村里办的事,是我们期盼的;集体资金怎么花的,都很透明,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村民王光运点赞道。

  发展红利“普惠化”——人人有事做,生活有奔头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只有发展好了,群众腰包鼓起来了,生活更加舒心了,矛盾纠纷才会越来越少。怎样发展村级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苏南村认真厘清发展路线,明确了发展村级经济,吸纳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普惠”路径。

  ——建立12万平方米的苏南竹木大市场,振兴竹木加工产业,招引周边零散木材经营户40多户入驻,年市场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每天固定用工达到300余人,日均工资200元以上,并有力带动了周边运输业、餐饮业等三产发展;

  ——挖掘传统手工美食品牌效益,建立“手工挂面一条街”“苏南豆腐一条街”,提升“龙泉挂面”“苏南豆腐”品牌影响力,每年约有18万斤手工挂面和1100多吨豆腐走上消费者的餐桌,两大特色美食从业户数近百户,户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

  ——通过股份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推进集体资源开发,盘活闲置资产,陆续引进了强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安泰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为周边村民提供岗位超过500个。

  截至目前,苏南村拥有各类经济实体近200家。有了产业加持,苏南村村民在家门口基本实现“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以村里引入黄院组落户的裕芳针织有限公司为例,一下子就解决了周边100多位女性的就业问题。

  壮大村级经济、富起村民“口袋”的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去年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150万元。为了共享发展红利,近年来村里已分两次向全体村民发放分红共计50多万元,真正让大家尝到了发展的“甜头”。

  不仅富村民“口袋”,村里还通过多种途径富村民“脑袋”。除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外,村里每年举办遵纪守法户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推动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德法的“法治良序”。此外,对一些爱挑事的“刺头”,还会开展个别谈话,引导帮助他们摒除恶习,走上正道。

  村民李某刑满释放后曾一度意志消沉,并有心理失衡倾向。村里得知后,反复做思想工作,当了解到其是因为想做生意却没本钱后,主动为其贷款提供担保,帮他点亮了人生新希望。如今李某的人生早已回归正轨,并通过经营木材生意走上了致富路。“天天有事干、生活有奔头,谁还会去寻思上访呢?”

  满目幸福景,一村和谐风,连续20年“无上访”的成果也无形中增强了苏南村的投资吸引力。来自江苏常州的投资商顾利民对村里的环境赞不绝口,在多个“选项”面前,他果断选择了苏南村,投资数百万元建立了宝珀丝绸时装有限公司,“不看别的,就冲这里20年无上访,在这里投资我们安心!”(记者 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