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大别山的映山红竞相开放;深山里的大湾村,村民们满面笑容地迎接着八方来客。
一批批的游客来到大湾村,或是接受红色教育,或是踏青游玩,采购土特产……昔日贫困的小山村如今神采奕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要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总书记的叮咛言犹在耳,转眼间五个春秋已过。
大湾村新貌 陈力 摄
老区人民深深铭记,201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金寨县,瞻仰红军纪念堂,参观金寨博物馆,实地走访花石乡大湾村,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
如今的大湾村今非昔比:2018年大湾村实现“村出列”,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数从2014年的242户707人到2020年底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6%下降至0%,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空白发展到2020年的14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120元增长至2020年的14456元。村民富了,村庄美了,大湾村的幸福大道越走越宽。
“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
春天,金寨漫山遍野开满映山红,老区无数干部群众也像映山红一样在山间扎根。大湾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脚下,村民们以前主要依靠茶叶带来的一点微薄的收入,村里贫困人口较多。2015年7月,在县里工作的余静主动请缨来到大湾村,参加驻村扶贫。2016年,当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面,余静更是立下“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的“军令状”。
几年来,大湾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按照“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还要看技能强不强、最后看看有没有残疾重病卧在床”的“五看法”,扎实开展精准识别及核查工作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
扶贫干部超出常人的付出,使他们从“门外人”走进群众心中变成“家里人”。2021年是余静下派的第7个年头,一年近300天以村为家,她的两个孩子埋怨她是“手机里的妈妈”,但她却是村民眼中的“好闺女”、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我在任村党总支书记之前,曾在村里干了近20年,中间因为工作太难干了,考到乡里工作了几年。2017年1月18日,我再次回到大湾村时就下定决心,无论多么困难,这次一定要和大湾村的村民一起干出个样儿来。”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告诉记者,这几年,大湾村变化最大的,是群众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了。“以前村民们吃救济粮成了习惯,如今人人都充满干劲;以前村干部没人愿意干,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做贡献。”
山还是那座山,模样却变了。在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大湾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茶产业及旅游业,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保障扶贫等工作。
近年来,大湾村建设完成了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群众129户439人。依托茶叶资源优势,带动群众就近就业32人,户均年增收7000余元。积极开发民宿旅游、十里漂流等项目,2020年大湾村过境游客达35万多人次,大湾村群众真正吃上了“旅游饭”,这个昔日的贫困山村走上了“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特色发展道路,乡村旅游如火如荼。
“扶贫先扶智,
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啊,金寨山水秀,大湾村换新装;山高水长千万里,迎来百花香……”每天中午,大湾村都会响起这首村民们都很熟悉的歌曲——《情怀大湾》。这是一首由村民自己填词作曲的村歌。“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大湾村的新面貌。”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说,“其实,大湾村更多的风景在歌曲之外。”
村民陈泽申家的小院,前来旅游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这里已经成为人们“打卡”的网红景点。小院里还保留着四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和乡亲们围坐一起拉家常时的桌椅摆设。人们还能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场景。
“2016年总书记到我家来问我年收入的时候,我告诉他只有3千多元,如今,我不算养鸡养羊、种植中草药等收入,光在茶厂务工的收入每月就有2000多元,孙子也在合肥一家软件公司上班,月收入8000元,现在我们爷孙俩的日子过得好着哩。”?陈泽申说。
这几年,陈泽申家的生活一年一个样。2017年,陈泽申主动申请摘了贫困帽。他兴奋地说:“咱可向总书记拍着胸脯保证过,不怕年纪大,就怕志气短,躺着等帮扶,这事我不干!是党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双手真正改变了我家的命运。”
大湾村民至今清晰记得,2016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访农户、问冷暖。“总书记那么忙,还能到家中来看望我们,关心鼓励我们,我们不能辜负党中央的期望。”五年来,大湾百姓始终牢记习总书记亲临大湾村视察,给大湾村党员干部群众提出的殷切希望、谆谆教诲和带来的巨大鼓舞。如今在大湾,比勤劳、比致富已经成为新风尚。大家相信,只要干部群众铆足了劲,拧成一股绳,用双手去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大别山的四月是春茶集中上市的季节,大湾村的茶产业扶贫车间里,炒茶、制茶、分拣、包装,一派繁忙火热景象。黄芽、瓜片、野茶等各种茶品由山上采摘到厂里,再经过包装进入商场超市,流入千家万户,不仅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更成了大湾村民致富的门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最近村里的漂流项目在兴建一些小工程,我每天都去上班。”“懒汉”不再懒,杨习伦自从脱贫后,干劲更足了。老杨现在是漂流基地的一名安全员。“这几年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打工的机会比以前多得多,即便不出去打工也能有不错的收入。”杨习伦说。
“楼上是民宿,楼下做农家菜。赶到节假日,7间客房都住满,一个月收入七八千元。
”杨习伦的妻子肖细雨脸上写满笑容,“这都要感谢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感谢国家的好政策。”现在杨习伦每天下班回来后,还帮着妻子经营农家乐,开直播卖起自家种的天麻和茶叶,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是集大湾村发展展陈、农特产品展示、农产品网上网下交易、体闲体验于一体,与村里的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馆成为游客来大湾的必游之地。“最近我们村的人气特别旺,每天来的游客有几百人,10名旅游讲解员有时都忙不过来,购买我们当地土特产的人也特别多。”57岁的大湾村民杨秀梅自己开着农家乐,平时在游客接待中心门口还开个小卖部,最近几天新采摘的竹笋也特别受欢迎。
如今的大湾村已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全村共有34家农家乐,民宿有近500个床位,去年在大湾村吃住玩的游客达十几万人次。
“中国特色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生态文化村”……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殊荣。“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更是全村人的骄傲与自豪。?
“现在的大湾村虽然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与中央及各级的要求,与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表示,“下一步,大湾村将发扬好脱贫攻坚精神,结合红绿资源优势,更好地发展茶产业和旅游业,帮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幸福,在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
大湾村已不是大湾村,大湾村还是大湾村。追梦路上的大湾村,正稳步迈入从脱贫向致富跨越的崭新征程,物质富裕后的村民精神面貌也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村民们“口才”变好了,眼界变宽了,更重要的是对生活越来越积极和乐观。大家感动、感恩于这些的改变,更享受着这所有的改变。(记者
杨秀玲)